(原文刊登於雷鋒網,作者藍小茗,蘋果仁授權轉載)
2018 年1 月23 日,在經歷了一次跳票之後,蘋果終於宣布 HomePod 的正式發售時間為 2 月9 日。不過在正式發售之前,已經有不少外媒拿到了HomePod 真機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評測。
在這裡,雷鋒網也為您整理了外媒對HomePod 在音質、語音操控和智慧型功能方面的評價,以便對「HomePod 到底值不值349 美元」這個問題進行解答。
設計一如既往地精緻
關於HomePod 的外觀設計,我們已經知道的是:它大約有7 英寸高,與2013 推出的Mac Pro 頗為相似,四周表面由編織材料構成,有太空灰和白色兩種顏色版本。
現在,關於HomePod 其他的一些設計細節已經揭曉:
- 頂部:HomePod 頂部覆蓋了一層玻璃,玻璃下方是一組LED 燈,可以顯示各種非常漂亮的顏色,無法顯示文字;但LED 燈可以構成音箱控制加減圖案,從而方便用戶進行觸控操作。
- 底部:HomePod 底部是一圈摩擦性比較強塑料,中間是內凹的,有一個蘋果Logo。
- 線材:HomePod 需要透過一根線來連接電源,在機身的側邊,可以在放置時輕鬆地從人們的視線中隱藏。但同時,這還意味著HomePod 無法與其他品牌的音箱透過線材連接。
整體來看,如果用戶不介意HomePod 機身的編織材料,整個HomePod 看起來還是非常精緻的,它延續了蘋果在硬體設計上一貫的簡潔風格。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蘋果方面的說法,為了打造HomePod 機身的編織材料,蘋果還專門組成了一個「Soft Materials Team」,可以說是用心之至了。
音質不出意外地很好
毫無疑問,相對於Amazon Echo 和Google Home 而言,HomePod 是一款注重音質的作品,這也是蘋果敢於將其定價為349 美元的原因所在。不過在看看外媒的評價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HomePod 作為一款音箱的規格:
- 內建了7 個揚聲器陣列,還有獨立驅動單元;
- 支援波束成型,多通道迴聲消除;
- 內建有A8 芯片,可以透過音效控制器實現實時音效調整;
- 能夠智慧地感知空間,自動探測環境並調整所發出的聲音。
由於這樣的配備,外媒The Verge 對HomePod 音質評價是「難以置信的」(Incrediable),並表示「它比同價位的任何一款音箱的音質都好」;當然其他媒體對HomePod 的音質也都是溢美之詞。著名果粉、Daring Fireball 的博主John Gruber 在親耳試聽了之後認為HomePod 的音質超過了Google Home Max(399 美元)和Sonos One(199 美元)。
HomePod 的7 個揚聲器陣列分佈於機身的底部以上,而在頂部配備了一個4 英寸的低音用擴音器。同樣HomePod 內建了7 個麥克風,其中6 個是為Siri 準備的,另外一個專門為了幫助蘋果設備低音的。
鑑於對聲音進行文字評價是一件徒勞無功的事情,我們不如重點看看HomePod 是如何達到如此高音質的:
- 首先HomePod 要對它所在的房間進行模型構建,這個模型構建的過程需要播放兩次音樂(低音音樂更好),第一遍為初步構建,第二遍是確認。
- 其次,基於剛剛構建的模型,利用七個揚聲器來創造出虛擬的聲束。這個一個複雜的過程,蘋果稱之為「Beamforming」,並表示連同這個過程在內,蘋果為HomePod 申請了200 項專利。
- 最後,就是根據這個虛擬的聲束來播放音樂,在此過程中已經消除牆壁遮擋造成的迴聲以及其他的一些噪音——總之,蘋果的目的是創造盡可能自然的聲音,消弭房間的存在造成的影響。另外,在播放過程中,揚聲器和麥克風都在工作,一個播放聲音,一個調整聲音。
需要重點強調的是,上述過程僅僅在用戶首次使用時發生,而且僅僅在10 秒鐘之內就可以完成,無需用戶任何的額外配備。此外,HomePod 還有一個超越競爭對手的地方:當用戶移動HomePod 時,它內建的加速計能夠快速感應並對音樂進行調整,這個過程是無縫的;而Sonos Tureplay 需要45 秒才能夠實現這個過程。
綜合來看,HomePod 在音質方面似乎對得起它的價格,也對得起蘋果在去年11 月份的跳票;不過顯然,人們對HomePod 的期待不僅僅是音質。
Apple Music Only
在官網上,蘋果對HomePod 的介紹為「帶給所有家庭難以置信的音樂聆聽體驗」,既然是音樂聆聽體驗,那麼「在HomePod 上究竟能聽到什麼音樂」這個問題就非常重要了。
不幸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Apple Music Only。
是的,基於根深蒂固的軟硬體結合的基因,HomePod 目前只能播放來自Apple Music 的音樂;雖然Apple Music 的曲庫也不少了,已經支援4500 多萬首音樂,但前提是你得是一個Apple Music 的訂閱用戶——在美國Apple Music 的單月訂閱價格為9.99 美元,包年價格為99 美元。
如果是你正好是Apple Music 用戶,那在HomePod 上透過Siri 來控制Apple Music,效果自然是不錯的。雷鋒網曾經報導過,用戶可以直接用藝術家、歌名、專輯名字等信息來與Siri 對話,以聽取想要的音樂;同時還可以發出「查詢音樂發佈時間」「切換風格相異的音樂」這樣的指令。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使用Apple Music,至少在美國市場,有更多的用戶購買了Spotify 的音樂訂閱服務。但HomePod 不支援Spotify,Siri 也不能支援——這非常符合蘋果的一貫風格,但未必符合HomePod 的未來發展計劃。
要知道,無論是Google 還是亞馬遜,它們都有自己的音樂服務,但Google Home 和Amazon Echo 都在第一時間支援Spotify,這正是基於二者的開放性。對此,John Gruber 也表示,如果用10 美元(每月訂閱價格)的Spotify 服務來換取349 美元的HomePod 銷量,這對蘋果而言是一筆非常划算的交易。
當然,HomePod 可以連接iPhone 並充當iPhone 的喇叭,然後Spotify 用戶可以在iPhone 播放音樂,然後再透過HomePod 播放出來——這聽起來是個好主意,但這已經脫離了HomePod 作為一款智慧型音箱的本質。
對於這個問題,The Verge 編輯Nilay Patel 評價說:
儘管我是一名Apple Music 用戶,而且HomePod 也是一款好音箱,但它帶給我的快樂,還不足以抵消「不支援Spofity」帶來的痛苦。
Siri 依然可以用「智障」來形容
無論是從任何角度來說,Siri 都是蘋果的諸多產品中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一款產品。無論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還是「難用得像個智障」,都是蘋果用戶對於Siri 的常用評價,儘管蘋果已經宣稱Siri 已經被5 億多個設備所承載。
但是在HomePod 上,Siri 還是很難用。在這裡,雷鋒網摘取了Siri 的具體使用效果:
- 透過Hey Siri 你可以很容易地喚起HomePod,即使房間裡聲音很大或者迴聲很大,但是Siri 不能辨識你的聲音,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可以喚醒它。
- 你不能用語音讓Siri 設置同時兩個鬧鈴,不能查詢菜單,不能與之聊天,不能透過它打電話(但可以作為iPhone 的麥克風)。
- 你不能用HomePod 和Siri 來控制你家的Apple TV;但你可以選擇設置讓Apple TV 的聲音透過HomePod 來播放,但一旦你開始播放音樂,就得重新設置。
- 你可以透過Siri 來控制那些兼容HomeKit 的家電設備,但是這類家電設備比較少,而且HomeKit 非常難用。
- 當你的HomePod 與iPhone 配對之後,你可以讓Siri 讀出你的簡訊內容,但是所有其他人也都可以,尷尬無比。
簡單地說,與競爭對手Google Assistant 和Amazon Alexa 相比,Siri 一點都不智慧,它在上述使用結果中做不到的每一件事情,前二者都能夠做到。這並不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但只是讓人對「蘋果沒能對Siri on HomePod 進行特殊的優化」這個事實而感到有些失望。
毫無疑問,Siri 嚴重地拖了HomePod 的後腿。
總結
在The Verge 的評分體系中,HomePod 得到了7.5 的最終評分。雖然這個評分與Google Home Max 得到的評分一致,但HomePod 的得分更多地來自於音質和外觀,而它與「智慧」這個詞的距離過於遙遠了。
在最終評價HomePod時,The Verge用Lonely這個詞,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覺得這個詞非常恰切。它恰如其分地描述了HomePod:它堅守著蘋果軟硬體結合的產品理念,一面優秀而又一面平庸,拒絕和解,也拒絕合作,驕傲地闖入到一個全新的智慧型音箱戰場中。
不過,對於HomePod 最深刻的理解,也許存在於John Gruber 對HomePod 的一句評價中:
對於HomePod,蘋果說了什麼,就做到了什麼,一點不少,也一點沒多。(HomePod does exactly what Apple says it does, doesn't do anything more than what Apple says it does.)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The Verge。
from 蘋果仁 – 你的科技媒體 http://ift.tt/2srbCU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