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ithome CIO,是時候該有AI-First戰略了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如果要選出科技圈的年度一字,今年毫無疑問一定是「AI」。AI席捲全球,科技大廠,各國政府都紛紛主推AI,連中區國稅局都推出聊天機器人AI小吉,這也是運用AI領域的自然語言理解技術,才能實現的泛AI應用。

不過,AI早在2016年就聲勢大漲,拜Google、蘋果等消費產品龍頭的力拱,AI從科幻小說領域,走進了生活世界,成了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服務幕後技術。

儘管,AI浪潮繼續襲來,但2017年這波AI浪潮,和2016年的AI浪潮有很大的不同,不只衝擊科技大廠,而甚至蔓延到更多產業。尤其AI工具的門檻不再高不可攀,積極的企業不用受限於工具門檻,也開始能專注於思考自己的AI應用,或用AI來改善、改造自家業務或產線。

2年前,AI大多仍是科技大廠才能靈活揮舞的大刀,只有科技巨頭如Google、蘋果、臉書、微軟、百度等,或是大型跨國企業,才有資源或有能力來實現AI、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的應用。多家科技龍頭,也在這兩年,紛紛調整戰略,從過去的Cloud-First、Mobile-First,轉而採取AI-First的戰略。

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在2016年中就強調,Google將從Mobile-First轉向AI First戰略的重要性,甚至隔年I/O大會上,他強調,未來10年,Google就是要打造出AI First世界。也就是要讓AI應用走進日常生活。

AI走近日常生活,另一個類似的概念就是AI民主化(Democratized AI),要讓AI成為人人可用的技術。不只Google,微軟也早在2016年10月就喊出同樣的概念。

不論Google、微軟、IBM或臉書,為了推廣AI的普及,打從2015年下半年起,陸續開源釋出了自家各種不同的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框架,Google的TensorFlow 更成了GitHub上最受歡迎的開源專案。

儘管科技大廠力推,關鍵技術免費開源,但在2016年之前,AI仍是一個門檻不低的技術,缺乏指標性的平臺式或工具式軟體、產品,直到2017年,AI民主化的進展,才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Chatbot的崛起,將AI浪潮推進了大量仰賴人力為主的服務業、金融業,Google、蘋果開始將AI技術整合到手機作業系統中,甚至成為手機上的硬體功能,如iPhone X的臉部辨識Face ID,讓AI成了消費市場隨手可得的基本必備功能,任何行動App,想要趕上科技潮流,就非支援不可。

AWS在2017年底大會發表的一系列AI產品和服務,更是深化AI民主化的關鍵一擊,不論是可以輕易訓練複雜機器學習模型的SageMaker工具,或是自然語言理解、影片分析、語音辨識、語言即時翻譯等AI基礎功能的雲端服務,甚至還推出了一款深度學習攝影機DeepLens,

AWS希望透過這些基礎元件的提供,讓開發者可以像拼積木般的快速組合出一套自己需要的深度學習應用。AI技術,在2017年,真的變成了唾手可得的工具。

當AI不再只是少數科技大廠才有能力運用的技術,而是人人可用的工具,對CIO而言,新的2018年,你的挑戰不只是熟悉這些工具或平臺就夠,而是到了應該自問,企業該不該擁抱AI-First戰略的時候了。

 相關報導 

臺灣人工智慧的困局,真的無解嗎?

理財機器人來了

AI 100 (下)

AI 100(上)

企業Chatbot新機會

英特爾AI四大策略徹底解析

富士通AI新戰略



from iThome 新聞 http://ift.tt/2lBdJ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