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總忍不住要消滅fb上通知欄的小紅點,三不五時滑一滑手機看看朋友訊息,或是每隔五分鐘就看一次Line擔心漏接資訊?這些現象都代表了,越來越普及的智慧型手機,正在偷走了現代人的注意力。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當這變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後,又將如何影響經濟?
英國央行高級分析師Dan Nixon認為,分散的注意力會反映在:有效工作時間的減少、工作能力的降低等方面,最終降低了生產率。
不妨先來瞭解下被稱作「注意力危機」的問題有多嚴峻:
美國風險投資公司KPCB一項2013年的調查顯示,人們平均每天要查看手機150次,幾乎是每6分30秒就要看一次手機;
美國網路公司Dscout去年調查數據顯示,智慧手機用戶平均每天要花將近兩個半小時時間在手機上,平均日點擊數為2617次;而一些重度用戶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為3.75個小時。
那麼「注意力危機」是如何影響經濟?可以從下面這種圖中略窺一二。如果所示,在過去10年裡,發達經濟體的生產率增長持續疲軟,與此同時,全球智慧手機的出貨量增長了大約10倍。
尤其是在2007年左右,隨著iPhone出世,當智慧手機出貨量開始由0上升時,發達國家生產率增長顯著下滑。
Nixon在英國央行文章中解釋道,人類思想是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注意力是心理產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注意力也是生產力的關鍵投入要素。
Nixon認為,工作中令人分心的事物,包括電子郵件、手機訊息甚至是辦公室噪音,可能會透過兩個主要現象導致生產力下降。
現象一:有效工作時間減少
調查顯示,員工利用工作時間進行「網路摸魚」(Cyberslacking)的行為十分普遍。
據美國商會(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Foundation)的資料,人們通常會在工作中花1個小時在社群媒體上,對於千禧一代來說,這個數字是1.8個小時。與此同時,另外有調查顯示,工作日下午兩點到六點之間,購物網站的流量激增。
但總體來說損失的有效工作時間是超過「摸魚」時間的。因為辦公室員工通常要花25分鐘將注意力恢復到工作中去。更重要的是,分心會直接降低工作質量。例如,大量湧入的郵件和電話會使員工的智商降低10個點,相當於失去一個晚上的睡眠。
現象二:分心導致工作能力「習慣性」下降
正如美國心理學之父William James曾說過的,一刻分神會導致一天分神。注意力不集中會形成習慣,頻繁的干擾可能導致工作能力持續下降。
消費科技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現代人的習慣。例如智慧型手機被設計成讓使用者上癮的樣子,那些無底滾動的新聞頁面讓你無法停下滑動的手指。
在心理學上,這種機制被稱作間歇性變量獎勵(intermittent variable rewards),它們就像一台吃角子老虎機,吞噬你的注意力和時間。
在工作場合中,當多種外部刺激一直試圖分散注意力時,人類大腦通常會「掃瞄」各種刺激來源,這種「持續部分注意力」的工作模式會減少對手上工作任務的關注度。
from T客邦 http://ift.tt/2C6fsT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